一个项目管理实践课程的学习

由于回来之后加入了一个敏捷社区,机缘巧合下发现了这个课程。课程一共20讲,一共用时20天。这20天对于我来说其实增加了不少焦虑感,每天的固定安排是1.复习PRINCE2 Agile,2.阅读The Lean Startup,3.观看Development That Pays的视频,4.学习这门课。感到抱歉的是没有多余的精力看一些额外感兴趣的书了,原因应该就是那份增加的焦虑。比起其它三个的学习,这么课程对我来说可以算是每天的放松环节,说实话它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新的知识,而是将我之前所经历的所学的简单并系统地进行串联,但是受益匪浅。

课程体验

雷老师制定的这门课程以PMP框架为基础,通过她实际工作中所经历的事件和想法对项目管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系统应用做了解释,其中还加入了一些敏捷开发以及工具方法的介绍。其实这算是我第一次接触到PMP的具体知识,虽然它早已存在于我之前多年的工作当中,我想无论是作为一名开发还是产品经理,当看到5个过程和10个领域的时候都会猛然发现原来之前早就干过这些事情。可问题就在于,是否有正确地执行每个过程,是否有恰当地完成每个领域的工作,我想经历过的项目或者工作中发现的、暴露的、无法忍受的那些问题便是答案。

一提到PMP,我总想拿此与PRINCE2做比较。曾经看过网上有人回答为何PRINCE2在国内水土不服,而PMP却扩展迅速,他把原因归咎于国内企业的管理方式上。单从这两种框架的结构上比较(只是从现在看来,还没系统地学习PMP,可能之后的观点就不一样了),PMP主要以围绕PM为中心开展的项目理论,而PRINCE2中PM的角色出于中间层,他的权利来自于其上层的Project Board的授权,对上需要接受Project Board对项目的指导,对下需要直接管理项目。相比之下PRINCE2对项目经理之上的角色做了系统的定义,因此对应的权利和责任也有了明确的划分。PMP把需要管理的领域区分地更为细致,而PRINCE2通过将过程分割成多个stage来完成阶段性的管理工作。不过在我现在这个阶段还暂时无法完整地回答为什么在中国PMP更有优势这个问题。

相比于之前在学校以及准备考证的过程中的理论学习,这个课程更贴近实际工作,无论是在硬技能和软实力的介绍中雷老师都用到工作当中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从这些直观的故事中第一个感受就是原来项目管理如此简单,原来工作中所发生的问题都不是困难。这种错觉时常发生,就像读完The Lean Startup后就可以完美创业,读完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之后就可以掌控一家企业,读完Das Kapital就可以领导无产阶级大革命一样自负。可很显然的是,当然不行。存在这些错觉的真正原因在于,并没有尝试过将学到的理论和技能应用实际。雷老师有一讲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掌握知识只是第一步而已。

其实在实际应用之前,也就是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已经有非常多的疑问并未想通的问题。比如小勤通过规范制定好规划后项目就显得十分顺畅,小云经过一个阶段的思考后就显得进步飞快。我的意思是,在案例展现了运用我们所熟知的技能和技巧之后卓有成效的结果,但从实际经历来看,这些成功感觉十分地突兀。不可否认雷老师的课程内容十分有意义并且对我帮助很大,但针对这些所列举的案例只能说明如何应用相关的管理技能和工具以及如何在自身已经具有一定实力后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效,而并不能完整地说明成功的原因。就像一位大夫拿着一颗药丸说,吃了病就好了。不过另一方面这也更加促进了结合课程知识和实际经历的反思和进步,每当看到一个案例时总会先想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是如何应对的,现在学完了之后是如何应对的,并且能否在案例中给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升级。

接下来

准备PMP认证考试!

不可否认,从最直接的好处来看,多一个专业证书对工作很有帮助,更何况是一个在中国认可度最高的项目管理证书。但我更希望的是通过对PMP的系统学习,能让自己看清之前工作中的不足,能让自己从多维度思考问题,能让自己离个人的愿景更近一步。至于我对未来定义的个人愿景,我希望是:

To build a productive and enjoyable working environment.